信念即自我實現預言 Beliefs as self-fulfilling prophecies 延續幸福課的五個基礎前提,最後一個基礎前提:「快樂是人生終極目標」,進入「信念即自我實現預言」 大家心得都寫得非常棒,目不暇給。其中心得內容非常扎實的代表人物,就是擔任幸福課助教之一的開心門金涼老師。 所以這個月優先推薦王金涼老師的兩篇心得~ 環境的力量 以身作則是創造良好環境的不二法門。 傳播快樂得先自己快樂 領導重要的是做不是說 信念即自我實現預言 以19540506 突破一英里跑四分兩秒為例 以 穿上飛行服坐上飛行模擬器,令人視力變好 以拐杖暗示老了,讓人自覺體力不好 再再證明:情境的力量 再再證明:心境的力量 再再證明:辭彙的力量 統括而言:無論心理和生理都可以自我型塑出好的環境。 因此: 信念影響能力展現,無論心理極限或生理極限 相信自己的無力與弱點就等於是否定自己的行動能力。 透過思想創造事實,境可由心轉,起心動念就是一切。 人類的潛能欣賞它灌溉它給它陽光,就會發揮出來。 我們都住在自己信念所形成的軀體裡面。 信念既能幫助我們健康快樂,也能讓我們自找苦吃。 一個信念可以增加能見的範圍, 也可以縮小視野, 可以提高也可以縮減聽力或其他感官功能。 信念影響我們的身體,並會自動被轉化, 變成我們血肉中的東西或我們體驗的東西。 所以 信念是意志與心理要塞,得隨時覺察和選擇,才能讓生命發揮極致。 當你用純淨的頭腦說話或行動,快樂就會跟隨著你, 就好像影子一定會跟隨著你一樣。反之亦然。 創造積極的環境,有助於成長,獲得成功與產生幸福感。 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潛意識層面上進行的,這就是影射(暗示)的力量。 相信自己可能會成功,成功的可能性會變大, 但離不開刻苦勤奮 樂觀 熱情,而且得面對失敗,從失敗中學習。 面對失敗後會意識到,真正來自於失敗的痛苦遠小於我們想像的。 語言不能代替行動,光說不練永遠在原地踏步。 適應水平可經由後天習得而拉昇,只要保持樂觀, 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免疫系統也會增強。 物質富足或生活地點與幸福感,屬於低度相關, 自尊與幸福感屬於高度相關。 斡旋於信念期望,及實際表現之間的是: 1.動力:你相信就有動力,你認為希望渺茫,很有可能就此放棄。 2.一致性或相合性: 我們的大腦喜歡兩者一致相合, 所以內部和外部,共同作用是關鍵。 內外尋求一致性的方法有: 1.更新基模 2.忽視或拋棄外在信息,忽視或拋棄 3.主動驗證 4.創造新現實 悲觀主義者不論在短期目標,還是長期目標上都很現實。 樂觀主義者在短期目標設定上並不現實, 但對於他們的長期目標就很現實兩者的差異在: 樂觀者 把失敗視為墊腳石,且在行動上堅持不懈。 悲觀者則把失敗當絆腳石,並在中途放棄。 避免成為不現實的樂觀主義, 做個現實的樂觀主義, 相信自己會成功,但同時明白自己需要應對殘酷的現實。 成功者的特點:
做到這兩點,成功的機率將大幅提高。 錯誤的樂觀主義遲早意味著幻滅,憤怒和無望, 難怪在職場上看到好多人接受潛能訓練,反而被激勵到放棄。 所以: 積極思考是成功秘密的一部份, 另一部份成功的秘密是: 具象化自己的目標,勇於面對沿路的現實,始終樂觀,熱情和勤奮。 課程內容整理 「幸福課的五個基礎前提」 心智圖 ![]() 「信念即自我實現預言」 心智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