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幸福講堂四個月了,Tal 教授課程越來越精彩!也讓我這個小班長,很傷腦筋,怎麼幫大家整理豐富的內容。
自己工作生活很忙碌,但又很貪心地上着幸福課,想要很多很多的幸福感,看著大家分享的心得,發現我又漏掉裡面很精彩的觀念,趕快再來補學起來。
進度落後,快要學習潰堤了...是嗎?! 承諾要上完一整年的幸福課,大家一起...
互相勉勵,堅持不放棄!
愛迪生 5000次以上的失敗成功實驗,點亮了我們的世界!
從失敗走向成功之路...我們正堅定走在這條路上
專注的樂觀幸福學習
四月份的幸福講堂是 專注(Focus) 讓我們專注於生活光明的一面
學習樂觀詮釋失敗 第7堂:逆境還是機遇?
養成感激習慣 第8堂:感激
我想這就是答案。我們應該重新思考,專注在正向追求我們自己共同創造現實生活的幸福感上,而不是執著於要完美的課程與作業。
當然希望大家一定在半個月內抽空,把約一個半小時的影片看完,因為影片真得很感動,很樂觀正向,充滿了有趣並感人的人生故事。
例如,金恩博士的 「我有一個夢 (I have a dream) 」
想像你是金恩博士,最後平淡無奇地說,終於自由啦!終於自由啦!全能的上帝,終於自由啦!有同樣效果嗎?無聊、枯燥!你必須引發情感來創造行動,不論是在想像中或是對全國人演講。
樂觀三法:
1.行動 Just do it ! 努力追逐幸福
2.想像 Imagine 想像成功與如何經歷失敗再接再厲
3.認知療法 Rational Thinking 當一個理性思辯的人
然後簡單寫下最感動你的200字心得。例如:我跟孩子的夢想...是如何地感動自己,開始行動,想像如何透過過程中的失敗與艱辛,以理性的思考洞察,在困難中找到機會,通往成功之路。
這只花您半個月內2~3個小時的學習時間,幸福學習的習慣建立在與成功有約。
每日/每週感恩清單
當你關注的是生活中美好的事物,你會創造更多的美好。無論生活中發生什麼事,當我學會心存感激,機會、關係甚至金錢就源源不絕地找上門來。~歐普拉.溫佛瑞(Oprah Winfrey)
我感恩:愛團的學習組,讓我能堅持幸福學習下去
我感恩:當幸福課小班長,讓我有機會服務大家整理幸福
我感恩:老公工作學業雖然很忙很忙,但是還是努力配合我跟孩子的生活,做好爸爸
我感恩:一直很支持協助我照顧家裡的公婆
我感恩:有工作成長學習的機會,穩定忙碌的生活
邱美美
今天去小公園, 看著遠近不同的樹, 不同顏色的綠, 感恩住處附近就有小公園, 感謝太陽, 雨水, 新鮮的空氣.
Candice Weng感激外子辛苦的工作 讓我可以無憂無慮的陪著孩子們成長
並且紀錄下他們成長的點點滴滴 我想這是我這輩子 永恆的回憶之一
蔡顏鴻
感恩父母在教養我的過程中,不知不覺就培養了我成為一個樂觀的人,願意為夢想去做些冒險的事.
林桂如
培養感激需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,直到變成第二天性(second nature),直到變成習慣,變成我們性格的一部份。課程內容提到做法是每天找出一兩件事,專注在上面,可以寫在本子上,親子一起做更好。我也想這麼做,今天寫的是:
感謝昨夜蟋蟀唧唧,
清早鳥鳴啁啾,
小兒均勻的呼吸聲,
伴著我,
感受生命的美好。
ㄚ穗
"您今天有甚麼開心的事?"如果我們將感激當成一個生活習慣,如果我們培養感恩的習慣,就像媒體不斷地灌輸我們負面的報導,我們可以自己培養我們養成積極者,關鍵在於保存新鮮感,不可以視為習以為常,用心去看,專注在上面,通過這個新的專注產生新鮮感,圖像化。
日子要怎麼過?我認為就是隨心而過!我們真幸運,不是嗎?我們很幸運!能衣食無缺,能與老公,小孩在一起研讀功課,老公會教孩子未來可能關注的議題,提出分享看到的一些文件,探索孩子未來將步入新的學校,新的生活環境!我要感謝我的家庭,帶來了滿足感,有老公的愛,有孩子的乖巧,有疼愛我的婆婆,愛跟前跟後的小狗,tal分享他的外婆故事,不禁想起,我的祖母那一代的生活背景,一切都為生存而奮鬥,這樣拉拔我們上一代,這一代,有他們的勤儉持家,讓我們更無憂無慮,能好好的生活,我們可以滿足我們生命,我可以將我學的再多做些什麼,我還可以發覺自我所缺的再不斷學習!真的,我是幸運的!一切都會是美好的!讓心來感謝一切,一切都是最圓滿的!
繪本故事超媽048期桂如跟我們分享,Tal提到的猶太傳統故事:「好一個餿主意」繪本,可以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學習感恩
我們要等到情況惡化才來感激眼前和身邊的好事嗎?
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感激健康?等我們或親人身體出現問題時;
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感激生活?當我們有危險或失去親友時。
我們該自問:一定要等到外界發生異常悲劇時,我們才來感激〝習以為常〞的東西嗎?
我們應該培養感恩的習慣,當我們感恩時,不再將好事習以為常。感恩讓人感受最單純的快樂。
大家都深深被第8堂感動了...
林桂如 我覺得Tal引用這個故事來傳達"珍惜","感恩"的心態,實在太貼切了,
林桂如 這一課我被感動了,當Tal 在現場感謝所有的助教,感謝學員讓他有機會站在台上授課,現場響起一陣又一陣的掌聲,我開始紅了眶,即至最後他分享外祖母從納醉集中營倖存,後來遭遇生活的種種折難,仍能看到世間美好的一面,心懷感激的說:〝This is a beautiful world.〞淚水不斷滑落我的臉龐,我感謝Tal 分享自己的故事,讓我明瞭感恩的可貴
王金涼 因為太習以為常,所以很多人都患有瀑布症,猶如水上行舟,一切順心時,認為理所當然,直到發現已到瀑布邊緣才警覺已經來不及了,平常懂得感激,可以讓自己免疫系統增強,也減少人際關係和其他種種的遺憾。
梁蕙芸 我現在在上班途中的火車上,剛剛看完第8課感激,我超想哭的,強忍淚水⋯
昨天才跟同事聊到史帝芬史匹伯(他也是猶太人)導演的兩部猶太人大屠殺的電影~辛德勒的名單、消失的1945。消失的1945是一部記錄片,裡面有如Tal 的外祖母那樣高大但只有26公斤的人真實影像,很震驚!
無法想像兩次集中營、三次死胎,還能如此驕傲地欣賞生命中的美好!
我們還能抱怨些什麼呢?除了無盡的感恩~對不起、請原諒我、謝謝你、我愛你!
這一課真是太精彩,我一定會好好地跟寶貝們分享,讓我們珍惜感恩,活出生命的精彩!不枉此生
。
邱美美
開始看第八課, 看課程中我去搜尋了Tal所說的談感激的網站, 在網站上點燃了一根蠟燭, 看了一下在台灣只有兩個點感謝蠟燭的人, 希望有更多人去點表達感謝的蠟燭讓更多人知道台灣, 也表達我們對於想感謝的人的感謝.
開始你的行動 想像成功 樂觀理性 感恩邁向成功之途
幸福分享 開心門金涼老師
論積極樂觀
積極者也會感到痛苦或失望,憤怒或羞辱,恐懼或失望。
開心門的老師與學員也會有不開心門的時候,只是比較容易度過難關。
積極者明白,這世界是不會事事如願的,但可以扭轉壞事,事情會好轉的。
積極者從壞事中找出好事,而不是把壞事看成好事。
有積極情緒的人通常較為長壽。
允許自己有人之常情,包括允許自己,感受這些負面情緒。
完美主義者對失敗有強烈的情緒,總認為自己不是完美無瑕,就是一無是處。
誰讓我們覺得樂觀主義者不切實際?最主要是媒體。
媒體關注突出負面訊息,它就像一面放大鏡,而不是眼鏡。
也就是說媒體扭曲了我們的觀點。它實際上讓我們變成了悲觀主義者。
那些跟樂觀主義者,和積極者說“實際點”的人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。
媒體在我們腦袋裡,形成了一條神經通道,
它讓我們關注於消極問題上,所以我們慢慢就變成了消極者,
我們不懂欣賞時,不管是我們自己,我們國家,還是我們的戀情,好事就會貶值
我們專注的東西會升值,譬如:種子。如果我們不給它澆水,不讓陽光照射它,這種子就會凋萎死去,很可惜,人類的大部分潛力就是這樣被扼殺的。
幸福心理學家做的兩件事,第一件事是,研究好的現象;第二件事是,他們專注于優秀中的優秀。
壞事,是一種反常,總能吸引到我們的注意力,為什麼?因為大自然把我們造就成這樣,我們是變化探測器,當有變化發生時,我們的頭腦就馬上專注於變化上,有些不同的事發生了,不管是我們看見,還是聽見。
所以大腦有如金庫,需要有警衛把關。
感激
適應性是好事,大自然把我們造就成這樣是好事,因為它能幫我們逃離險境。
但適應性也有壞的一面,當我們適應了,我們就會習以為常,這不是好事。
習以為常周邊的好事,與麻木沒有兩樣,這是一個警鐘,別忘了保持敏感度。
要明白,你總能找到可以感激的東西。
因此一次次的練習對習以為常的事心懷感激,才能讓“感激”成為第二天性。
感恩每個當下,一口氣的來來去去,所以我活著。
感恩我活著,所以我可以感受到痛,感受到喜悅,我能思考,我有感覺。
感恩我活著,所以我可以為人父 為人子 為人友.......我可以扮演各種角色。
感恩我活著,所以蘋果 香蕉 青菜 蘿蔔......對我才有意義。
感恩我活著,所以我能夠與大家成為幸福課的同學。
感恩我有一口氣,沒有一口氣,我什麼都不是。
如果不突出好事,如果不感激好事,好事就會貶值。
感激能帶來人類感受到的”“最為單純的快樂”。
感激之心能量度我們活得多充實。
當我們感激時,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增強,使我們變平靜,從而加強免疫系統。
每一口氣的來臨,都是一種恩典,都是奇蹟。
第七課 每個事件都是一個成長的契機
提升幸福基準水準的最好方法是採取行動去面對,
光有積極言論是不夠的,甚至是有害的。
生命本就在不斷的試誤中成長,面對失敗能夠讓自已更有適應力。
當生理生病後,免疫系統會更強以禦敵,
而心理上,也會因為失敗而有更積極的態度,只要願意面對。
把自己置於風險之上,猶如駟拓魚之於鯰魚,
因為人有處理危險的本能,因此能產生積極的影響,可以存活得更好
。
讓自己更加樂觀的方法,不外:採取行動;運用具象化的力量;和認
知療法。認知療法就是恢復理性,如果想改變情感,要干預的是:評估和想法
層面。
大腦喜歡一致性,想像著成功並堅持不懈,一次又一次。
因此它會讓外部現實,和內心的想像相符。
感受越真實,我們的大腦就越相信這是真實的。
對幸福而言 人們感知世界的方式,比客觀環境更重要。
三個非理性想法的陷阱:
第一個是放大 沒有把失敗當成一次機遇、一個跳板,而是視之為世界末日 。
第二個是極小化 也就是隧道視野 。第三個M是虛構,或稱捏造。
無論是辯論非理性評估,還是創造新的現實問題,我們的評估成了自
我實現預言,我們能改變我們認知的方式、改變關注的事、改變我們的問題。
消極者甚至在天堂都能找到缺陷,這是他們創造的現實。
沒有人會來,承擔起責任而不是責備別人。
認知重建,是要學習樂觀地詮釋事情 從不錯失關係中的一個好危機。
我們經歷的大部分事情,都由我們不同的詮釋而被創造。
一切都為最好而準備,專注能夠創造現實,
覺得失敗和困難都是災難,或是成長的機會,全由自己的選擇。
幸福分享 執行長 慧英...第七課逆境還是機遇
這課早在半個月前就看完影片,卻遲遲未下筆寫心得,一部份原因是這堂課還在課延續上一集的主題,讓我有點不知要從哪裡切入來寫心得。
先復習一下吧:
三個成功的秘密:樂觀、樂情、努力工作。(Optimism, passion, hard work)
三個更樂觀的方法:行動(Action、Just do it!)、想像(imagining that、visualization)、理性認知(cognitive therapy、rational thinking)
原來,這三種方法其實在我自身都有體驗。
我一直就是行動派,朋友們都知道。「Just do it」早在十幾年前就是我的座右銘。然而2007年生病之後,我就將它改成「Do it wisely」了。這應該就是綜合了Tal所講的行動+理性認知吧。行動前多一些理性的評估,不再是盲目投入、埋頭苦幹。
至於想像,我記得多年前我曾用「話」繪出一個快樂生活的村落,說服了我的三個鄰居共同造屋。那天,我們站在那幾十年的老屋前,我述說著未來合蓋之後,這裡將有許多孩子在這裡成長…,美麗的願景帶著大家做出了一個大決定,我們四家一起來自力造屋,這個別人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吧。
Tal提的第三個方法認知治療,我比較喜歡他用的另一個名詞「理性思考」,開心門課程教的也是如此,在理性思考之前,先把情緒處理好。情緒沒處理好是不可能有理性的思考。
理性思考是需要學習與訓練的。學習人生實相是學佛者的道路,也就是要不斷地學習讓自己更有智慧、有慈悲。我認為,沒有慈悲與智慧,理性思考的基礎是不穩的,甚至是讓狀況更糟。對生命能清楚明白,才能「interpret correctly」。 Tal說的,積極的人與消極的人的最大差異就在「解讀」的差別。很多豁達自在的人,我們都會發現他們對生命是如此的有智慧有慈悲,真的差別就在這裡而已。